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荷香桥老街的故事

    信息发布者:罗求德
    2017-04-27 20:52:09   转载

       荷香桥离双井铺仅15公里,来到荷香桥近一公里清石板老街,老街分南正街、北正街、上东街,街图形呈“Y”字形。随着时代的变化,街道上没了古老清石板,到处都是老街翻修的印记,清石板仅保存西北巷头一段。沿着老街步行到街中一间罗老中医铺,从那一排排整洁透着古典的中药抽屉中,透析着老街原有的风采。罗老中医现75岁,从医有四十多年,从他给患者称中药一丝不苟细节里,足见老人家良知与内含。闲聊中,老中医博学精深,豪言自己应该会百岁,我们从医学聊到荷香桥老街的由来,荷香桥原来叫“和尚桥”,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有些悲伤。传说明朝时期,荷香桥老街小溪边住着一户人家。男耕女织夫妻恩爱,不久生下一个男儿,日子过得和美幸福。不料在儿子不到两岁时,丈夫因得伤寒不治身亡,一下子三口幸福之家成了孤儿寡母。这妻子姓林远乡人。因自身淑贤,便有人托媒婆劝嫁异乡,林氏心记旧情不愿离开本地,但附近又没一个相得中。林氏又深知贫富有别,担心生计,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儿子,只好空守独房。俗话说得好:“寡妇门前是非多。”一个柔弱女子要想守住自己也确实不容易。

    溪水对面山中有座庙宇,庙宇里面有一个年轻和尚。和尚普度众生,心肠很好,眼见林氏孤儿寡母,时常农忙来林氏家帮忙收割耕种。
    一来二去,日久生情。慢慢的纸包不住火,这事让邻居们知道了。明地里装作不知,背后就笑话林氏的儿子,幼小的男儿虽然还不懂事,但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……
    转眼小儿已到七岁该读书时,和尚拿自己积攒供儿读书。在学堂,他才慢慢地知道,同学们笑话他“娘偷和尚”,是奇耻大辱。
    但男孩深知,如果没有和尚供读,自己是不可能读上书的,俗话说: “知耻而后勇。”男孩不去理会人家的耻笑,而是隐忍为一种动力发奋读书。
    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闻,男儿如愿考取功名为了官。人们就议论着这和尚会是什么结局。为官后,衣锦还乡的男儿不但没惩罚和尚,也没有接走母亲,反而在溪水上修建一座通往庙宇的桥。因为两岸没有桥,过溪时和尚四季经常赤脚,以后不怕天寒地冻,也下怕涨水无法通过了,方便了和尚与母亲及行人的来往。
    慢慢的当地人们就把这座桥取名为“和尚桥”了。
    一晃过去了几十年,林氏和和尚都老了。男儿和妻儿风光的回家要接母亲去与自己一起安享晚年。大家也跟着猜测: 和尚肯定会跟着沾光,老有所养。不想男儿命令仆役一前去庙宇一把拖出和尚,在庙门口一刀将和尚砍了!然后蘸着和尚的血,在地上写了两行字:“修小桥为母亲尽孝,杀和尚替父亲雪耻!”
    后来因隆回当地的方言的“和尚”与“荷香”的读音一样。慢慢的,人们就把“和尚桥”改叫为“荷香桥”。
    听着这个故事,我冒着三月细雨,一人走在街道,心有种凄风苦雨之美……

    走着走着,一种从小就熟悉了很久“丁丁当当”声音传到我耳旁,哦!是打铁铺,循声走进铁铺,只见一壮汉,光膀子系条牛皮围裙七孔八洞,几十斤重的铁锤抡在手上呼呼生风,舞得风生云起,叮叮当当的声音与四处溅射的火星交织一幅活色生香的打铁图。
    看着精艺的锄头、菜刀、毛料刀,还有临街铺子的手工布鞋、草药饼、绣寿被……再现着曾经荷香桥老街里,当初60多间商铺延续的印记和故事……

    若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